Category Archives: 風物誌

我的口頭禪

每個人工作時都有自己的口頭禪,例如「OK」、「得唔得」、「靠得住呀」等等,我自己工作時都有一套口頭禪(以下是一部分)﹕

你試下先啦…
睇下得唔得…
唔怕,你做丫!
盡你所能做!
Ok架!
得喎!得架你!
俾啲力丫!
出啱力架喇,hold 耐少少!
諗諗佢…諗諗佢…

這些口頭禪的共同點都是想病人嘗試,並給予鼓勵。因為很多病人都抱著「我中風了,不能動,請治療師用你的方法幫我吧」的心態。當然我們會盡辦法讓病人活動,例如給予指引、做預備功夫(例如擺姿、鬆解肌肉關節、給予電療熱療針灸……)等等,但到最後最重要的都是要病人親身嘗試參與活動。

可能病人心裏會問,我癱瘓了,自然不能動,叫不能動的去動,這不是就像在沙漠找水,石中取血嗎?治療師你的腦袋有問題還是聽覺失靈呢?

我的答案是「對了一半」。

中風後當然手腳動不了,但很多不是完全沒活動能力的,我們可以由肉眼看到肌肉有一點抖動,或者病人出力時抽起了一部分的肢體,那已經是活動的開始了。當然這些活動很原始、很粗糙,不像以往動作般精準、優美,不過這已是一個好的開始了,而且更要病人得知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可以得知病人有什麼肌肉可以控制,控制不到的原因是什麼,再想辦法將動作做好,改好,而不是停留在爭拗「我動不了仍叫我動」、「你是治療師當然你要同我活動」這問題上。而很多時,如果病人真的肯試,一般都會有進展的。

就算真的不能活動,或者憑肉眼察看不到有活動,如果病人肯先想像活動,腦中有關這個活動的神經系統都會活躍起來的。雖然肢體上看不到太多動作,但只要在腦中思想一下,也是對復康有幫助的,所以我常叫病人至少都「諗諗佢…」。

希望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後,可以應用在自己的復康之上。
(亦明白到我不是一個傻瓜治療師 :-))

有關活動想像與中風復康的一份參考資料﹕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150409150812.htm

解讀「黃金期」

中風後,家屬往往感到焦慮,因為既要盡力照顧患者,也要盡快物色有效、可信賴的治療方法。一聽到「黃金期」這三個字,使他們更焦急 …

「復康黃金期」一般是指中風後三個月至半年的時間,這段時間的患者的功能恢復得相信會比較快,所以坊間都認為中風後的這段時期就是做治療的黃金時間。有些家屬甚至因為不能及早為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而耿耿於懷,到底「黃金期」有無根據?

科 學界開始發現,腦部是可以重塑的( neuroplasticity ),雖然神經細胞在中風後會死亡及失去功能,但腦部仍會透過重新調配腦部的區域、長出新 的神經通路等以應付各種需要,最重要是患者肯學習、嘗試使用患側肢體,以引發重塑。根據這學說,無論中風多久,只要有適當的刺激、訓練,以提醒腦部去重 塑,天天也是黃金期。另外中風後,腦部可能會像電腦出錯一樣「當機」一段時間,等到腦部的新陳代謝開始穩定後,患者的功能便慢慢開始恢復了,這豈不是說明 「黃金期」的概念是錯的?

非也。

中風無可否認是腦神經的問題,但肢體與腦部是互動的,中風後由於患側肢體活動減少, 很容易會造成肌肉、關節的併發症。例如肌肉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力、關節由於肌肉張力而處於攣縮的狀態,難以打開或過份強直等,這都是阻礙中風復康的大 石,亦是中風後要盡快處理的問題。因為攣縮的時間越長,肌肉越緊,關節硬便越難打開及使用,要遑論要做功能性的動作(例如抓握、步行)了。

除 此之外,很多人在活動時只會留意結果,是不會在意過程的。當中風患者只要用非患側手就可完成進食、抹臉等動作時,他們會漸漸地認為利用非患側手已經足夠, 漸漸地減少使用為他們帶來失敗感的患側,隨著時間流逝,患側手廢用的情況更嚴重,帶來的失敗感,甚至無能為力感便更多,形成「廢用、挫敗、更廢用」的惡性 循環。所以中風復康除了是有腦神經、肌肉關節這兩塊大石外,還有「記憶」這塊大石。要教導患者使用正確的方法活動,或多點使用患側,便要在他們養成「只用 好手,不用壞手」這個習慣前開始。否則日子久了,要他們戒掉這些習慣,再重新學會使用患側,這個「從反學習到再學習( unlearn and learn )」的過程肯定比一開始就習慣多利用患側更艱辛。

中風復康就如與時間競賽,所以還是盡早做適當的治療及肢體運動較好。

網誌日期: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