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復康是否有「黃金期」(例如首三個月、半年)?
- 但我中風一段頗長的時間了,我還可以有進步空間嗎?
- 到戶服務有什麼好處?
- 到戶治療所用的工具是否比診所治療少?
- 針灸對中風有幫助嗎?
- 頭針是不是很危險?
- 我的家人中風後快出院了,是否應該安排他入住安老院?如要在家居生活,有什麼需要注意?
- 我怎樣才可協助患者起床、坐輪椅?
我們鼓勵中風後盡快進行適當的治療,雖然越來越多文獻指出腦部在中風後會不斷的重塑(neuroplasticity),以重整功能,但如果治療開始得較遲,身體會有不同的併發問題(例如筋肌變緊、腦部已適應不當的活動方法等),故此中風後縱使沒有黃金復康期,但治療還是越早越好。
當然可以!透過正確、有意義的練習、刺激及鍛練,進步的空間仍然是存在的!所以不要拘泥於這是多少年前的中風,而是自己抱住一顆不斷向前,努力練習的決心,腦部天生就是為了學習,當你付出時間練習,腦與肢體的連結會越來越強,到時便會發覺動作更容易了!
我們知道不少中風患者都會遍尋治療,但由於服務不集中,導致患者及照顧者要花大量交通時間、費用及要花心力去應付在路上的種種不便。
到戶服務可以減少患者及照顧者的交通時間,使患者及照顧者不致因舟車勞頓。更重要的是可以保留患者的體力,使他們可以有更多體力應付互動的復康運動。
而治療後患者亦可以即時在熟悉的地方休息,或者立即進行其他活動,省卻不少時間。
到戶時,治療師亦可以更瞭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及家中的佈局,以便訂出更合適患者在家中的日常練習及解答照顧者日常照顧上的問題。
工具有大有小,最重要的是配合患者的情況。如果不配合,再大再華麗的工具都不過是醫療玩具。
縱合多年到戶服務及四處搜購工具的經驗,我們已找到很多又輕巧又達到療效的治療工具。這些工具不單可以促進患者康復,大部份亦可以由患者或照顧者協助下使用,使治療不局限於治療師在場的時間內,詳情可以參閱「治療方法」及「風物誌」。
再者工具只是死物,治療師的一雙手、治療師的經驗和臨床判斷才是最有價值的。有不少手法都是徒手進行的,例如玻巴氏療法、PNF等。在這種互動下,治療師可以實在地知道患者的情況、所出的力是否足夠和正確,這是工具代替不了的。
針灸對於中風是有功效的,很多文獻都已經記載,例如在急性期使用十二井穴、在治療偏癱時利用不同的方法打通經絡、刺激肢體反應等。不過針灸縱然是有效而神秘,但並不是治療中風的唯一方法。
從我們的經驗所得,單純地接受針灸治療,並認為針灸可以徹底治療中風,就如只進食一種食物去求溫飽一樣。針灸其實只是其中一種治療/刺激手法,要配合適合的運動、擺姿、訓練才能協助中風患者康復。
頭針是近代興起的針法,以刺激頭部與腦部相關的區域及穴位,從而達到刺激大腦的目的。雖然操作時是要將針插入頭,但由於腦部有堅硬的頭顱骨包住,所以針是不會直插腦部的,針只會停留在頭皮與頭骨之間,所以十分安全。
當然對於頭顱骨未發育好的兒童,頭針是並不適宜的。
我的家人中風後快出院了,是否應該安排他入住安老院?如要在家居生活,有什麼需要注意?
中風患者在醫院完成復康訓練及情況穩定後,下一步需要面對的是應該回家還是入住安老院,至於如何選擇,則須要由患者、家人、醫護人員及醫務社工之配合,才能制訂出較切合患者需要的出院計劃。安老院的照顧較全面,但質素有高有低,宜小心選擇﹕
選擇安老院時可以詢問親友或街坊的意見,亦需要親身到院舍了解服務質素、環境、收費等,以配合自己的預算及患需要的照顧程度。到達院舍時可以觀察員工工作的態度、有無特殊的氣味、環境設施是否充足、員工人手比例等,亦可以安排患者試住一段日子,以更了解安老院運作質素。
回家休養則需要顧及患者日常生活的安全,但相對來說自由度較高,要解決的問題亦較多,對患者及家人是一項挑戰。不過就是有挑戰,也有可能激發更多的潛能。
患者的家居環境應在回家之前已作好準備,因為中風患者的確需要不少的環境改善才能安全地生活和復康。
在家休養的好處是有很多事都要患者親力親為,活動的需求較院舍全天候照顧為高(當然患者一定要抱「盡量達到自立」的決心)。活動可以強化腦部對肢體的控制,所以在家中縱然挑戰多多,但只要確保患者安全地面對這些挑戰,配合適合的復康治療,家居其實是復康的好地方。
你可以參考下面的片段,不過每位患者的機能都不同,所以最好咨詢專業人士意見。